close

L和C

最近日本朋友L回台灣,很快與我相約,一同到新竹市立動物園,讓二個久未碰面的孩子,一起到砂地上玩砂子。

L今年年初回日本,很久不在台灣。難得的是,我們二人仍彼此掛念對方,友誼並未因此而中斷,所以這次相聚,我很高興,卻也緊張。高興的是,L一回台灣就找我。緊張的是,L的兒子C有行為衝動問題,而最近幾週小玉米的情緒,已被我控制在穩定的狀況中;一想到C和小玉米碰面,難免會擔心C會影響到小玉米的情緒,然後又上演情緒崩潰的戲碼。

我緊張到,相聚的前一天,還找相關特殊兒童情緒控管的資料參考,想做作戰事前準備。還好,一切都在我的控制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首先說明C的行為問題:

年初時,我印象中的C,很聰明,迷戀車子,2歲多就能認得各種車名(卡車、貨車等),中文表達良好,日文只會聽不會說;不管物體輕重軟硬,喜歡拿東西亂丟;情緒不穩,會捉人及拿東西砸人,媽媽常要花力氣去制止C的衝動。媽媽的教養方式,並未過於打罵,大多都是現場立即制止孩子的偏差行為,再軟性口頭規勸,並且有愛心的包容孩子的缺點。媽媽總說,C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像到媽媽小時候了,所以C這樣很正常(只是媽媽很可憐,要付出體力去控制孩子的暴力行為)。

媽媽養育C,和我養小玉米,可以說是一樣程度的累。

這次再見到C時,C變成只會講日文及聽中文,喜歡問媽媽「為什麼....?」。C的行為衝動似乎未改善,和小玉米發生爭執時,二個小孩都站在高的台階上(每層階梯都很寬),先是C用雙手用力捉痛小玉米的臉,小玉米慘叫一聲,然後閉著眼睛邊哭邊用力推倒C至下一階梯。幸好C沒事,我也即時扶他。我和L各自帶開二個孩子,口頭安撫及規勸,等孩子們都冷靜後,才又恢復接觸。


◎C的真正問題:

我問了L幾個問題,我和C做了很多互動,以及觀察小玉米和C的相處情形,才驚覺,我一直忽略C的真正問題:

  • 1.L說C喜歡自己一人玩。一直以來,因為C的語言表達能力好,加上每次相處,C要不過於好動,要不就和小玉米打大出手,或者亂丟東西,所以我從不知道,C大多都是自己玩。(C眼神交流好,聽得懂問句。)這次碰面,C居然不太和小玉米互動,二人呈現平行遊戲的狀態。若有接觸,常會有肢體衝突。大人加入後,二人才比較有互動。

  • 2.小玉米不懂如何C互動,會用肢體去推擠C,這時我就介入,現場教小玉米社交用語。沒想到,C也顯現出需要人協助的樣子,我在現場變成同時教二個孩子「如何說話」!!當我告訴C該怎麼做,C似乎很高興,後來變得和我很親近,並且比較聽我的話,不太聽媽媽的。

  • 3.媽媽說,C的主見太強,想去哪就去哪,不太能左右C。當C吵著要進入鳥園參觀,媽媽身體不適,我們打算先找地方休息,實在沒辦法配合C去鳥園。C丟下大家,跑進鳥園,媽媽怎麼拉、怎麼叫都不回來。此時我請媽媽稍等,由我和小玉米去找C。當我在鳥園入口和C交談時,我發現無法左右C的意志,只能臨時起意,決定不勸C跟我們走,而是叫小玉米跟C說「我們要回家了,再見」。C聽懂這簡單明瞭的話,立刻從鳥園鑽出來,急著跟大家一起走,媽媽看到此景,嚇了一跳。

  • 4.我對小玉米採行的情緒控管的技巧:尋求替代行為、有選擇的機會、轉移注意力等,C居然全受用。

我隱約覺得這孩子有問題,可能是中日語言轉換造成的障礙,或者是有統合感覺或過動等問題。礙於專業知識嚴重不足,以及觀察力有限,所以我實在說不出C的問題在哪(如果有人知道還請告訴我啊!)。而且,這次聚會後,我確信以後的碰面,都會變成「我有二個孩子要教育」的情形。不是L不會教或養孩子,而是L採用對一般孩子的教育方式,教養C時自然苦手,帶C與人聚會時,就得忙於應付C的行為問題了。

(L聽到我說,雙語學習可能會排擠到其它學習,似乎半信半疑。)

因為L不認為C有問題,我無法勸L帶C去做檢查,所以改由教導L簡單的行為改變技巧(沒辦法,我又不是大師,只會那幾招咧!),讓L自己去想辦法。有時我會想,我這麼做,萬一害C錯過黃金治療期,該怎麼辦呢?唉,只好把我教養小玉米的所有招術全搬出來,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幫多少算多少;有問題時再到處找資料參考,或找人討論研究。至少我的方式,孩子願意接受引導,並且行為立即改善。我想,孩子本身都希望如此,因為「誰不希望被人喜歡呢?」!

沒有人是天生的討厭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