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位客家人聽我敍說兒子在校上閔南課的事,突然很突兀的反問我:「為什麼你們母語課不選客家話?」她的理由是:「台語是需要特別學的語言嗎?不用學也會吧!」。我雖被如此直率的發言,而感到一時的錯愕,但當時算是能理解她的意思。

這讓我想起,去年底有回我去義美商店購物準備付款時,突然見一位高齡阿媽,對著櫃檯裡的客家女店員,用質疑的口吻,算是責怪女店員的台語不夠好,雖口氣不 兇卻聽來讓人"粉不舒服"。我見女店員一臉尷尬,立馬前去表明"挖就細河洛人",然後吐幾句「丫呆灣狼麻細呆語拱尷沒輪轉啊!」,表明河洛青年也一樣台語 講不好不然你想怎樣的態勢,老阿媽才知難而退的離開。

我最討厭自以為"全台灣人都要會閔南語不然就是不夠好"的想法,自以為是在地強勢語言,硬要求其它族群要牽就自己的母語,卻忘了不同族群間必需要互相尊重 不同的語言文化。當然,這包括"被一個客家人反問為什麼不學客家話?"這種鳥問題。話說回來,這樣會不會"比較能體會這種問題有多不合邏輯又多缺乏反思" 呢?

再進一步說吧! 現代小學開的"母語課",當然是依不同族群的需求而設計,母語課中包括了在台灣佔大多數的人口的"閔南課",自然也有它的需求與市場在。或許問我的客家人 以為現代的所有台灣人都會聽和說台語,但事實不然,我家是外省人和河洛人的組合,我和我先生的台語講的不算好,我們的母語就是中文,我的小孩從沒上美語補 習班卻是英文比河洛話好n倍,我們家就是"學校不開閔南語課的話我的小孩就完全不會閔南話"的狀況!

如果一般小家庭和會講河洛話的長輩同住,或許小孩的閔南話就會講的響噹噹。偏偏我們家的情況是,沒和長輩同住,沒有看閔南語劇的興趣(世間情還是看新聞才 知笑點在哪),整天沒遇到幾個講台語的人,我的台語只有在跟老人家買菜或陪小孩複習閔南課準備考試時才派上用場,先生擅講英文、正在學日文、不重視台語以 至家庭環境營造不出台語環境。so~這就是我們家"不可能學客家話"的原因。這位問我為何不學客家話的客家人,聽我客氣的說明後,似乎大概也懂得我的意思 了。

所以,在我家,所謂的母語,應該是山東話和閔南語吧!但山東話早就消失了,閔南語早就被中文取代。這算是很悲哀,也不悲哀吧?

我明白客家話在台灣是"相對弱勢"的語言(所以"絕對弱勢"的是原住民語了),我約略曉得客家人的無奈,但現代閔南話也不比從前,仔細讀新聞會發現,有不 少閔南語年青演員,都是為了工作才"特地學台語",實際上現代有不少人越來越不會講閔南語,所以閔南語也絕對是"相對強勢",而非"絕對優勢"。實際上和 中文相比,閔南語也是慢慢走入"相對弱勢"的狀態,那個以為閔南語是強勢語言的人們,絕對對此語言有嚴重的誤解。

我認識真正了不起的一位客家家長,是住在原住民佔多數區域的英文教師,其維護客語的方式,是小孩一出生即用客語與之交談(而非大家流行的中文或英文),小 孩稍長大後的母語即是客語。待小孩進入學校,主要語言不得不轉換為中文,間接影響到客語的發展時,這位老師又跑去考客語教師資格,取得資格後繼續教客語。

對我來說,「自己的母語自己救」,即是由這位友人的作為而來的結論。不少住國外的捧友們,處於該國的強勢語言下,維護中文的方式,除了讓小孩上中文學校 外,也是努力經營家庭的中文環境,期盼維護及延續孩子們的中文。每家狀況不同,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了,但絕對不會要求不同族群的人學自己的語言。要學第2、 3、4、5、6種的哪種語言,是個人自由。許多先進國家也尊重少數族群,設該國母語課,鼓勵該國語言和母語並濟學習。這才是合理的想法,而非要求別人來配 合我們學習另一種語言。

我對客語的認識,除了從客家同學、朋友而接觸到,後來是陪兒子讀台灣史,而大略瞭解客語在台灣發展的艱難,大概在日治時期就已發生。比方鄧雨賢明明是客家 最知名的音樂家,偏偏他創作的、被台灣人傳唱六十年的歌曲,幾乎全是閔南語歌。現代為了爭客語在歌壇的地位,即出了幾位客家青年創作者,其中曾雅君即是我 喜愛的歌者之一,雖然唱什麼我全部聽不懂,仍讓我配服客語創作者堅持客語、不隨俗唱台語的精神。

新竹區最紅的電台"IC之音"每回廣告自己電台的歌曲,用的就是客語來唱,聲音曲調聽來真是享受。客家文化的振興,一直在新竹區不斷的發生,雖不是主要潮流,卻一直很吸引閔南人的我。

相反的,我的兒子不懂台語,卻會看有字幕的歌仔戲,對台灣民俗亦有興趣。我們都是對不懂的語言文化有著高度的興趣,進而累積相關資訊,享受該文化的氣息, 而讀該文化的史料、親近該文化的史蹟。這並未解決語言上的問題,卻巧妙融合了文化的差異,讓我們更愛該文化的種種,如此學習「尊重不同族群」的觀念。

so,我不學客語,因為我家的母語還沒救回來。懂了吧!





arrow
arrow

    Er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