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手做麥塊(Minecraft)的角色,實際尺寸只有手掌心大而已,小玩偶一般。(與文無關圖)

這次是有人質疑到國外求學的過動兒,家長認為法國教育及醫療環境較好,所以孩子不需要吃藥,提問者想用台灣精神科醫生的論點反駁家長到國外的反藥論點。以下是我試著簡述自家狀況,用我家在日本留學實例,來反駁「到國外也一樣吃藥的過動兒人口增加」這個論點。基本上只有我家一個樣本,不足以反論國外吃藥人口增加事實。但話說回來,會只拿數據有增加這件事來說嘴,卻忽略case by case,台灣教育環境就是逼死過動兒,然後過動兒到國外就是比較被接納這一事實,單用數據如何對證?事實是台灣那些精神科醫師也是不科學的。

=================================================

我家住日本。在台灣時被醫生評為過動,在小學的個案會議上卻被大學教授指為亞斯,一直在學校出問題且功課狀況不穩定,聽覺記憶短,注意力困難,人際關係又極端不穩定,一直被要求吃藥但從沒吃過藥,小四後就移居日本。


小四後到日本一樣狀況百出,一樣在日本做評估,有個別上類似資源班的課程,但受日本傳統小學教育及整體學區環境搭配家庭積極協助,以及積極參與運動型社團後,本來在班上的邊緣人突然大轉變,高年級開始人緣變好且交到好朋友,被霸凌了知道如何化解,課業表現也變好,自己長出繪畫才能,個性變得非常獨立,小學老師主動告知我們家長想要停掉他未來升上中學校的類似資源班的課。

進入中學後,本來霸凌他打他的人再也打不了他了(因為兒子受日本社團苦練後體格變得精實了),個性變得很穩定且少了好動的樣子(家裡最過動的已不是他),回家後會說他的某些科目成績好是因為他"非常專心",在學校人緣佳好朋友多,和人吵架知道要冷靜,漸漸學會什麼叫為了自己而努力,而且對自己非常有自信。

除了來日本後本來的嚴重氣喘都消失了,過敏問題也減輕非常多,從小學校高年級開始寫功課再也不拖拖拉拉的快速完成且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學用品忘記或不見的機會已降到幾乎是零的程度,突然自己倒回去讀起中文書,會回家分享在中學校如何和新聞部委員的奮鬥故事,即使社團生活艱苦還是願意忍耐假日主動去學校報到,對人越來越和善有禮,和在台灣的樣子差了十萬八千里,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以上全部都沒吃藥。他本人也認為
一切成果都是他努力得來的,不需要靠藥物協助,所以每克服一次挫折他就越有自信。家長的我們則盡力陪伴且協助他,努力溝通觀念及解惑生活或人際疑問,努力配合學校親師合作,積極參與日本學校的家長事務,如此而已。

以上僅供參考。


=================================================

所以,藥不是不能吃,而是有沒有必要吃?

不給孩子時間去證明及克服,就嚷著「何必讓孩子受人際關係之苦」、「萬一延伸出其它心理疾病就不好了」、「吃藥是為了讓孩子的人際關係更好」,只會到處叫別人吃藥,無視更多吃了藥會有極端副作用、吃了沒有任何效果之事實的人,我會把這個人當成「過動笨蛋」,難怪吃藥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除了吃藥也別無它法了。

我不會說全部的過動兒不用吃藥,但明明說"偏鄉"的孩子吃不到藥,為何急診有救傷分級,過動卻沒有"治療分級"? 為何搞到都會區不分輕重症的搶光全部的過動藥,然後精神科醫師再對媒體發聲「偏鄉孩子沒過動藥可吃」???????台灣精神科領域的思維,讓人匪疑所思,完全沒有什麼合理的邏輯,就只會叫大家用力吃藥,不顧社會現況及後果。

為何不讓中重症孩童先吃藥,而是叫我們這類遊走在邊緣、有很大的機率能自癒、能用其它類型治療就能解決自身問題的孩子也要一起加入搶藥大戰?

結果,偏鄉到底有沒有藥可吃?還是精神科醫師只會繼續靠夭,城市的不夠吃,然後那個那個偏鄉的還沒吃到的也別放過啊!



我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吃藥 精神科 過動
    全站熱搜

    Er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